炎炎夏日,许多人喜欢通过专业的招聘网站投递简历,简历则是证明求职者学历和职业经历的重要依据,而青岛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注水简历”不在少数,有严重虚假成分的占有相当比例。这样不诚信的行为造成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信任危机,增加了求职者诚信就业的难度,也加大了用人单位甄别人才的困难。
相比纸上谈兵更注重能力
学历、工作经历、取得成果、人品是用人单位最为关注的求职者的品质。求职者对简历甚至学历造假在实际工作中总会露出“马脚”。很多用人单位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了录用人员的实际水平和能力与简历存在很大差距,因而,这些年不少用人单位在录用新人时,都将个人简历诚信调查纳入招聘人员时考查的一个重要环节。
简历造假对求职者来说相当于一颗“定时炸弹”。不少黄石企业负责人强调,虽然对于简历中社会实践和校园干部经历不甚看重,但如果日后发现与简历相差太大,将会考虑对当事人予以辞退。
黄石鑫华轮毂有限公司是一家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对产业工人需求较大。总经理孙丽芬说,该公司每年进进出出100多名应届毕业生,留下来的大概只有三成。
车间工作条件艰苦,因而比起实践、实习经历,孙丽芬更看重性格、态度等“软条件”,也更多考虑学机械、机电专业毕业生。她强调,虽然没过分考察简历内容,但如果发现有虚构成分,必定是不能容忍的,“这关乎到个人诚信问题。”“我见过的应届毕业生简历,10个里面有8个会提到有丰富的校园经历。”黄石威汉仙福汽车公司总经理邓峰坦言,确实会对此类简历“多看两眼”,但如果在试用期发现员工造假,肯定会将其辞退。
美岛服装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周建国介绍,对于简历中提到的“过去”,公司只做参考,不会作为入职和履职的重点。公司有一套自己的培训、评估体系,应聘者进入3个月试用期,无论学什么专业、进入什么岗位,都将逐一体验生产环节。每隔10天有专门的“考察员”对试用期员工考评打分,通过者才可转正。
大学生简历掺水已成常态
用掺水简历骗取用人单位信任,造假者诚信肯定值得质疑。然而,很多大学生认为此举实属无奈。如今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用人单位要求越来越多元,同时高校、社会对造假现象的暧昧态度,一定程度上也纵容了“简历撒谎大军”。
近日,记者就“个人简历中是否会有夸大或者虚构成分”对多名高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对象皆为应届毕业生和大三在校生。
20名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7人承认在以往求职过程中对简历进行夸张和虚构;有11人表示未来求职会在简历中“注水”提高竞争力;担心简历造假被用人单位揭穿的仅有1人;而没有大学生意识到简历造假或许会承担法律责任。
调查发现,简历夸大或虚构一般集中在在校职务、所获奖项、实践经历、实践时长及工作能力等方面。比如,毕业于武汉船舶学院的刘同学曾在简历中填写“生活委员”一职,然而他们班当初压根就没这一职务;湖北理工学院环艺专业的黄同学说,她只会计算机的基础操作,但在简历上会写“精通计算机技术”。
对于简历造假,很多大学生认为实属无奈。“有的具体工作并不需要英语,可企业非要在这方面苛求”“都是才毕业的学生,哪来的几年以上工作经验,这不纯属为难人吗?”“人家造假把你挤下去,怎么能甘心。”
虽然简历造假在高校已成常态,但仍有部分大学生表示不会虚构简历。“做人要诚信,基本的诚信都没了,哪个企业还敢用你”“虚构夸大后,心里会没底”“被揭穿后很难收场……”湖北理工学院毕业生如是说。